欢迎光临张亚贤,张亚贤国画艺术网,画韵传媒网!

详细信息
张亚贤国画 详细信息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9-9131-1563


邮件:1051286110@qq.com


网址:www.​zyxgh.cn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电子正街南段裕丰馨苑

详细信息

文房四宝之:端砚

发布时间:2018/5/25 浏览量:1683 分享到:

点击浏览下一页

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文房必备书写器物之一,一方砚台,承载着人一生的书写故事。那些关在书房中的日日夜夜,大抵只有它能真实聆听人的心声。砚台的生命在文房四宝中,也算得上是最长的,因此,它更是成为了人们的珍玩藏品之选。

笔会写秃,墨会研尽,纸会用完,而唯独砚台,可以超越时间,超越历史,历久弥贵。文人爱砚,爱的是砚矢志不渝的相伴,爱的更是书桌前对自己内心的静心聆听。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一方砚,勾起的是人们对于书写的回忆。书写,原是一件庄重的事儿,铺纸洗笔,砚台研墨。正因为有这样的庄重,书写变得虔诚了起来。没有砚倒是也可以书写,路边卖字者,多是一碗碟取而代之,只不过这样的书写少了那么几分味道。对于书家而言,砚台是少不了的。笔墨纸砚,四者均让人联想到书写,却唯独砚台让人在这份联想中注入了几分庄重。

“四宝砚为首,砚以端为上”,砚在纸、笔、墨、砚等文房四宝中最为名贵,而中国四大名砚中又以端砚为最优。端砚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特质,成为华夏民族的骄傲。在历史长河中,端砚一直雄居砚中的“霸主”地位,成为中国砚文化的代表。1300多年来,上至帝皇将相、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把端砚视为珍宝,千金易得,端砚难求。

点击浏览下一页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早在苏轼所处的宋代,端砚就已经从单纯的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性与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珍品。端石多为紫色,有“紫玉”之谓,本就温润如玉,颇有可观。上面偶尔出现的多姿多彩的石品花纹,更令想象力充沛的文人骚客为之心旌摇曳,浮想联翩。诸如一种白中略带青黄的花纹,舒展如芭蕉嫩叶的,就被称作“蕉叶白”,松如晴云团絮的,就唤作“浮云冻”或“鱼脑冻”;如果色泽临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蓝微带苍灰,则叫“天青”,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石纹,如果“天青”之上再缀“浮云冻”则更为稀有。这些美得像诗的石纹名称,也只有在文人日复一日的观摩品玩之后,才能从他们的脑海中跃然而出。

点击浏览下一页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实用为灵魂。古代有关端砚的实用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六点: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一、下墨如风

下墨,即达到很好的书写浓度所需要时间相对比较短。清代陈恭伊说:“以他研并之,水之分数同、墨同、手同、而为研之数,水岩常少于他砚十之三四。”意思是说,同样的水量、同一条墨条、同一只手磨墨,与其它砚相比,用端溪老坑砚石制作而成的砚磨墨出墨要少磨30%-40%回次。清代景日畛将此现象形容为“下墨如风”。

点击浏览下一页

二、发墨油亮

发墨,即磨出的墨汁浓、亮、艳,如油泛光。古时文人对端砚发墨有着较好的美誉。如,“温润者着墨快,不热无泡,然良久微渗,若油发艳。”再如,“端砚极能发墨,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发光,如汕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砚使之然也,故砚以发墨为上。”还如,“砚之用,发墨不损毫,二者尽之矣。不损毫常砚皆能之,惟发墨之妙,非亲试水岩不知也。他砚,粗则锉墨,细则拒墨,水岩却不然,玉肌腻,附不留手,蓄水研墨,则油油然,若与墨相恋不舍,墨愈坚者,其恋石变弥甚。”以及“研出的墨汁,幼滑细腻、油润,停墨浮艳”。这些体会都是古代文人长期使用端砚的客观总结。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三、储墨不干

“不干”与“耗水”相对,耗水就是墨水放在砚池内很快就会干涸,而墨水留端砚池内许久都不易干涸。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四、冰寒不凝

清代陈恭伊说:“研槽之水, 隆冬极寒,他砚常冰,而水岩独否”。说明端砚石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在端砚故乡还流传着广东举人赴京赶考随身所带端砚不结冰的故事。具体是否是这样,未曾考究,但端砚特别是老坑,长年浸水,所以湿度比较大是倒真的,古人亦云端砚呵气可研墨。

点击浏览下一页

五、研墨不朽

不朽,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说,端砚磨出的墨汁不臭,并能防蛀;其二是说,用端砚记载的文字可流传百世、万古千秋,永不会腐烂。

如用地质学解释,水云母、铁矿物硬度小、颗粒细,磨墨时很容易与墨屑一起形成墨汁。同时由于水云母、绢云母矿物为鳞片状结构,呈现珍珠光泽、丝绢光泽,进入墨汁后使其发亮发艳。铁离子进入墨汁后能保墨汁不退色,防虫蛀,一如现代的蓝黑墨水,能长久保存,没有异味。

点击浏览下一页

六、利于护毫

所谓“护毫”,一是说砚堂面不粗糙,有保护毛笔的作用;二是指墨汁无腐蚀性,亦即端砚石没有腐蚀性物质渗入墨汁内,有保护毛笔不受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