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王潇,王潇国画艺术网,画韵传媒网!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潇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
网站首页 作品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9-9200-8306


邮件:1051286110@qq.com


网址:www.yuehechina.com/wx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电子

详细信息

古籍版本学

发布时间:2018/8/21 浏览量:2873 分享到:

古籍版本学


2.1 版本学理论


我国古代的图书,主要是以写本和印本两种形式流传后世的。由于写刻的时代不一,地区有异,写刻者不同,以及抄写方式和刻写方式的差别等原因,古代图书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2.1.1 版本释名


版,《说文解字》说:“判也,从片,反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正说:“片也,旧作判也,浅人所改,今正。”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说:“判木为片,名之为版。”这说是说,剖成片状的木头称为“版”。因版多系木质,遂派生出“板”字,并与“版”字互为通假。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施于宫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可见“版”、“板”二字为古今字。




版作为书写材料,早在先秦时已经应用。《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即字;“方”,郑玄注说:“版也”,是一尺见方的版。行文超过百字,一块板写不下,就写在若干根竹简上,编成简策。古人写信时一般用一块板,所以书信又叫“尺牍”。《说文解字》释“牍”:“书版也”。秦汉时,奏议也多用版,王充《论衡?量知篇》说:“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牍。”除了木质之物外,版还可用金质、玉质、石质。如《逸周书?大聚》“铭之金版”,《黄帝内经?素问》“著之玉版”等等,都是指将文字铭刻或书写于版状的金石材料上。可见版是古代书写载体的物质形态的称谓。

书称“本”,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录》:

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曰雠。(《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又见《太平御览》卷618引)

所谓“持本”,即持书本之意。但此处所言之“本”,历来解释不同,或说是指简策的版本(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或说是指缣帛的书籍(叶德辉《书林清话》),二者都不甚准确。

就内容与形式合而观之,“书”之所以称本,既有原本、定本之意,也有以本计量之意。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卷6《书证》中,就提到河北本、河南本、江南旧本、江南古本、江南书本、俗本等名目,说明写本已有各种不同版本。

“版”、“本”二字合为一词,当始于北宋,最初专指雕版印刷的印本书籍,以别于写本。如《宋史》卷431《邢昺传》说:

[真宗景德二年(1005)]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

此处“版本”与“传写”之本相对而言,当为印本书的专称。可见,版本一词的本义是用雕刻好文字的木版印制而成的图书本子,与写本、拓本等相区别。

至雕版印刷通行后,一般称印本书为“版”,写本书为“本”,叶德辉《书林清话》卷1说:“雕版谓之版,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近人吴则虞《版本通论》也说:“雕版行,锓椠之木称‘版’,抚印之文称‘本’。”(《四川图书馆学报》1978年12期)而版本也就成为印本书与写本书的合称了。

上一篇:没有下一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