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文彬,商文彬国画艺术网,画韵传媒网!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商文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
网站首页 作品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9-9200-8306


邮件:931737117@qq.com


网址:www.yuehechina.com/swb​


地址:西安市含光南路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详细信息

江山林秀 一代画杰

发布时间:2019/6/11 浏览量:2483 分享到:

江山林秀   一代画杰

                    ————简谈何海霞的艺术道路及成果

江山灵秀,一代画杰。这是艺术大师石鲁对何海霞公允而贴切的评价。在长安画派的六位画家中,最善于保护自己、最为长寿而且作品数量最多的画家就是何海霞。这与何先生潇散、豁达、开朗、幽默的个性分不开。

何海霞19081027(清光绪三十四年阴历九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满族家庭,后改汉姓。爷爷因看不惯满清王朝的腐败而拒领皇粮,家庭因之沦落。父亲何子元以写字刻板为业,书法、宋体、欧体、唐人小楷等无一不精,当时北京城许多印局的线装书封面提款皆出其手。

海霞先生行三,小名福海,学名登瀛。因家中无女,十四岁时改名海霞。小时曾入私塾。《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皆能成诵。但因家庭贫困,读完高小后辍学。他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仿古临摹,打基础阶段

海霞先生自幼随父习书法,辍学后师从北京琉璃厂民间画师学画。初习吴门画派,大量临摹文(征明)、沈()、唐()、仇()作品,又学袁江、袁耀界画楼阁山水。在此期间临仿字画,补画、补字,浏览了大量古代书画真迹,在传统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霞先生这时期的画工细谨严,书法学晋人楷法,与画风和谐致,由于他勤学苦练,他的界画亭台楼阁,竞不界尺,直接可画一两米的长线。1926年海峡先生加入当时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经常出入故宫观摩五代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大师的作品。从此他的山水画由吴门画派转自五代宋初的北派山水。在吴门画派的清秀典雅上,又结合了北派的浑厚苍莽、雄健浩大。海霞先生的青绿山水由临摹董源入手。又上溯唐人李思训,这为他晚年主攻金碧山水打下了基础。在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员后,他接触了更多的古代绘画作品,石涛、石豁及四王又成为她研习的重点。他画的石豁画几可乱真,后来日本出版的《南画大成》中收录的石豁作品,有的就出自海霞先生之手。

二十三岁时海霞先生与北京著名京剧富连成科班社叶春善的侄女叶玉珍结婚。与叶家联姻后,海霞先生看到听到更多的名家剧目,对艺术颇具影响,也是日后他在危难中,精神能有慰藉的原因之一。许多人都记得,何老在作画休闲时,最喜欢的事就是唱两句京戏,而且唱得十分的地道。

二、从师张大千,艺术升华阶段

1935年张大千先生到北京办画展,何海霞有幸相识。对于大千的艺术,海峡先生不胜仰慕钦佩。张大千也非常赞赏海霞先生的画作。后经北京佩文斋裱画店张佩卿先生介绍,岳父叶春山先生拿出一百元银洋赞助,海峡先生在北平春华楼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数日后大千先生又以一百元银洋回赠,从此何海霞成为大风堂弟子。

师从张大千,海峡先生在文人画方面得到很大长进,多次与书画名家同台展出作品。其中《山中一夜雨》入选全国二届美展,又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阁在东北举办四人画展。1936年与张大千、萧谦中、胡佩衡、溥儒、子非阁、徐燕孙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联合画展,引起轰动。

抗战初期,张大千寓居北京,在颐和园内作画,海峡先生追随左右。大千先生传统功力扎实,人也潇洒聪明,更兼满腹经纶, 派大家风范,这一切都给了海霞先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大千先生引荐,海峡先生得与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等画界大师交往,并有机会经常参加国际性画展。后张大千逃难返蜀,不久又携眷去敦煌临摹壁画数年,直到抗战胜利,张大千重返北京,师生得以重逢,自然番悲喜交加,庆幸万分。此后海峡又得以追随大千大师左右。后随大千先生入蜀。因大千先生前往西康,海峡潜心临摹了大千先生珍藏的董源《风雨出蛰园》、《潇湘园》、李唐《万壑松风图》,以及巨然等人的稀世之作。在大千先生的影响下,接受了八大山人和石涛变革创新思想,在融会贯通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大千先生的笔法,书画兼具雄厚飘逸之致,工笔与写意,重彩与水墨兼擅,画法丰富多样,先生的艺术得到了升华。

三、传统与生活结合,创立“长安画派”阶段

进入西安美协(现陕西省美协)是何海霞艺术道路的第二大传折点。

解放初期,大千先生赴印度办展,由于时局的变化寓居海外。海霞先生决意由四川返京途中滞留西安,暂在西安卫生宣教馆从事宣教工作。1956年赵望云、石鲁组建

西安美协,海霞先生调入美协成为专业画家,在此期间,与赵望云、石鲁等人一起深入生活,走遍三秦大地,写生创作和研讨艺术。从赵望云那里学到了中国画的写意之路,从石鲁那里学到创造性与思维的广阔性,使他认识到传统与生活的关系。开始用传统技法表现现实生活,练就了极好的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打破了传统技法的模式,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在传统基础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时期,是他由传统转型到生活创作的裂变时期。大量的厂房、工地、烟囱、桥梁、公路、汽车、工农兵入画。60年代初西安美协创作研究室的作品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巡回展出,以石鲁为代表的探索精神轰动了画坛。人们在认识石鲁、赵望云的同时,也认识到传统功力极为深厚的何海霞。1961,应中央美院邀请,他赴京为国画系授课

个高小毕业生能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授课,完全是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力和经验。

然而,十年浩劫中,何海霞遭受到灭顶之灾,险乎夺去了他的生命。海霞先生多次逃出西安,四处躲藏流浪,但他仍然未放下手中的画笔。她画瓷器画,画样板戏,画水粉画,画油画,画收租院宣传画,画人体结构,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下,仍然顽强的坚持艺术创作。

四、定居北京,艺术走向辉煌阶段

1984,海峡先生返回北京,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文革后期,应文化部邀请创作国画,几年中创作了近三十余幅巨幅金碧青绿山水画。先生倾其终生辛勤的耕耘和积淀,像火山爆发式地充分展示他的艺术才华,在艺术上尽情挥洒,巨幅青绿山水画铺天盖地的在中南海紫光阁北京饭店、人民大会堂、西苑饭店等重要场所陈列,在中国画坛引起了强烈震撼。晚年的何老得到政府高层人士的尊重。1985年作为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艺术顾问随访日本,赠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一幅《泰山图》中曾根回赠自作的《富士山》一幅答谢何老。1990年他再次赴日,与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会晤,互赠画册,切磋画艺。又多次在香港、新加坡举办画展,晚年的何海霞,在艺术上产生了大的飞跃。被中国当代画坛誉为北何南陆,成为一代山水画巨擘。潘洁兹先生说如果中国举办一次山水画展比赛的话,何海霞当之无愧的成为冠军。他晚年的山水作品,已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长安画派的巨擘石鲁,以及主将康师尧、方济众去世之后,何海霞犹如一员大将,为蜚声中外的长安画派作出了最好的注脚和品牌的宣传效应。他的晚年巨制云涌,小品、中堂精品叠出。他以极快的反应能力、超人的精力和惊人的视觉记忆能力,加上极坚实的传统功底,终于唱出了世纪末的绝响。他的画远看有势,气势恢宏;近看有质,笔笔精到;其手法之变样,构图变化之多端,他的金碧青绿山水和唐代李思训遥相呼应,开拓了紧随大千之后的富丽堂皇、贵气经典的院体画的一代新风,与日益富裕的当代中国的崭新时代极为合拍。他的斗方小品精致、清新、秀润,且干净利落,雅俗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新时期山水画。何海霞晚年的山水、花卉、书法均进入化境,他是长安画派中唯一把自己终生辛劳的积淀做到淋漓尽致发挥的画家。

何海霞的艺术实践和他画中的大量精品,是现代中国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极为珍贵。人们在不断的观赏他们使人激动、使人赏心悦目、使人为之振奋的巨制佳作之后,就会感知到长安画派那特有的隽永的艺术魅力……。

 

撰文/商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