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刘星,刘星国画艺术网,画韵传媒网!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
康平首页 作品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9-9200-8306


邮件:931737117@qq.com


网址:
www.yuehechina.com/lx


地址:西安市雁塔

详细信息

论“自我艺术话语”的创造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量:1609 分享到:

十七、八岁的妙龄女,、二十来岁的英姿小伙,在游泳池身着比几尼或三角裤各显青春的健美,的确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同样的衣着如果走在大街上,大概不会有人认为是展示美吧!同样的形式,它存在的氛围与条件改变了,人们对它的反映与认读结果也就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化精神、文化符号与它存在的条件三者是统一的。一定的文化生态里,文化必然有与之相统一的存在形式,如果它的存在条件改变了,那么,文化形式与其内涵也就发生相对应的改变。在文化领域,旧瓶只能意味着旧酒,旧瓶装新酒的说法永远是认识的错误。比如文艺作品吧,一定的表现形式一旦产生,它就必然永远地凝固在了负载它的作品中,永远是它的作品所给定的思想内涵的传达体,以它的思想而存在。我们不可能像拿一个旧瓶一样,把艺术的表现形式孤立的从它的作品中提取出来来装我们的思想。因为作者的创作思想与作品本身是一个统一体,如果你拿来了它的形式,你必然同时拿来了它的创作年代,拿来了它的文化内涵和它的存在条件。中国人头戴孝布只能用在丧礼时。头戴孝布的形式有它特定的内涵,这已经给定,已经有确定的文化认同,我们不能够把它用在一个大喜的日子里。所以,形式及其内涵往往是有其确定的文化认同的。在文化生活中,谁也不可能打破这种认同旧瓶装新酒的。然而,新时期的中国美术却在发生着用西洋人的“酒瓶”装自己的“酒”的事情。并且在时下,好像有要继续形成更大潮流的趋势。起初一些理论家拿来的用意是良苦的,画家们多方“拿来”也抱着美好的希望。但经过了多年的美术实践,现在的结果并不如意初衷,中国美术民族化的消亡开始引起美术家们的恐慌,民族文化精神的被搁置已使得中国的艺术家们失去强有力的文化人格。所以时下文艺的萎靡之风是殖民文化心态搞乱艺术家艺术人格的必然结果。静静地想想,这一切都出于中国的现代化来之太晚,进程又太急,我们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却要享受那西方人几百年苦心创造的成果。现代传播、通信、交通、原子弹的威迫、人工技术对固有的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破坏、工业垃圾、污染等等对人类生存的打击,使我们在自然农业国度里生活惯了的人们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措手不及。技术对人的劳动的掠夺,大量的工人的失业等等。总之,现在的人们生存所面对的头绪太多,并且个个都难以解决。生存在现在已很难很难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能不异化吗?一个自主的独立的人格还能建立起来吗?面对自己的古人,我们已经腰杆子直不起来了,面对西方人我们也早已败倒在地,我们能做什么呢?有人说这是一个不会出现大师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高明之见。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只有等到下一代,那些从一开始就在这个环境里生长起来的一代,不像我们,他们的人格结构将是完整的,他们不会出现像我们现在这样有太多的迷茫、太多的不知所措,他们的文化建设将是稳固的,头脑是清晰的,选择是明智的。我们的牺牲最多能给他们做个铺垫。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我们遇到了现有文化生态同传统文化生态的突然断层,传统的文化链条已很难自然连续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去,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然农业国度里的文化。现在却是工业化高科技主宰了我们的生活。突如其来的现代化使现时代里的艺术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现时感受。所以,苦闷与徘徊,萎靡与荒杂将是这一时代艺术的时代特征。西方的艺术标准一时间里还不可能被新的民族化标准取代去衡量现时代的创作,“西方中心论”免不了还要延长若干年,甚至还会成为永远的标准。承认与否,就让我们走着眺吧。

现在做个画家确实很难。传统的中国文化属于地地道道的自然农业国度,而现在我们所处的却是工业化高科技主宰的生活;过去我们的先人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茅屋竹杖,蓑衣芒鞋,没有人笑话你的生活;现在却是出门就得靠汽车,失业,你就得恐慌,工业垃圾,严重的空气污染环绕着你的生活,谁也难以自在起来;没有电话,你就会失去存在,就会匿名,就会孤独,你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别人的参与,你不能自主,何谈悠闲自遣。所以,我们所面临的是失去传统的迷茫和随西方现代化而传入的西方文化的奸淫而失去自我的痛苦。

传统的表现手法明显地已不足以表现现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我们临古代的经典最多只能是体味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而新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套用西方现代艺术话语将最终导致失去自己的道理,我们再也不能出了古典派又入西洋派;出了后印象主义又入后现代主义。在这个文化的断裂时期,要构建中国艺术的人文化语,目前看来最珍贵的就要算那些实验性的艺术,完全从一个无依无靠的独立性出发,从生活到自己,从自己到艺术,去发现那真正的符合现时代表现的、又不失中国艺术精神的话语体系。这路途一定很艰辛,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画家,就得这样干!创造符合现时代的话语体系,首先得考虑如下的几个条件:

① 形象与结构必须反映现代生活的真实本质

② 技法是反映现代人情结的,且与新的形式相协调相统一的。

③ 艺术话语必须是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

新形象与新技法相信通过大量的写生与实验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而在现时代西方技术系统主宰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下,要使新的创作保持民族文化的特性,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面临的是对中国艺术传统当做出新维度的研究,抛开传统形式固有的程式,总结出超越具体笔墨程式的、然而又能反映笔墨精神本质的那些层面,然后把这些东西不断渗透并加强到自己的艺术话语中去。


中国文化自汉以后已形成儒、道、释三家互动运动的三维心理结构。儒家讲园、浑、健;道家讲自然;佛家讲空灵洁净。那么,要抓住中国文化精神,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笔墨实验就要从这三个精神层面切入。不可置疑,如果抓住了这三个层面,你的笔墨实验也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实验新的笔墨话语首先要抛开以往传统的固有程式,我们尽管可从传统笔墨中的抽象描述语言层面体会出某些东西,比如,层层叠叠的丰富性,对立因素统一的谐和性、阴阳顿挫、疾徐跌宕的节奏性等。实验中,令这些要素渗透在新的笔墨话语中,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把各层关系处理得高度统一而又高妙,还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笔者以为,这可尽管从中国书法中去体会、去研究的,通过反复实验,不断积累一些创造性的经验,取得这些经验与感觉相统一的认知模式,那么,在下一步的实验与创作运用中,就会显得方便些了。